|
9.4 墙 9.4.1 竖向构件截面长边、短边(厚度)比值大于 4 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支撑预制楼(屋面)板的墙,其厚度不宜小于 140mm;对剪力墙结构尚不宜小于层高的 1/25,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尚不宜小于层高的 1/20。 当采用预制板时,支承墙的厚度应满足墙内竖向钢筋贯通的要求。 9.4.2 厚度大于 160mm 的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 160mm 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 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600mm。 9.4.3 在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墙体宜根据结构分析所得的内力和本规范第 6.2 节的有关规定,分别按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并按本规范第 6.3 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在集中荷载作用处,尚应按本规范第 6.6 节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在承载力计算中,剪力墙的翼缘计算宽度可取剪力墙的间距、门窗洞间翼墙的宽度、剪力墙厚度加两侧各 6 倍翼墙厚度、剪力墙墙肢总高度的 1/10 四者中的最小值。 9.4.4 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间距不宜大于 300mm。可利用焊接钢筋网片进行墙内配筋。 墙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 ρsh(Ash/bsv,sv 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 ρsv(Asv/bsh,sh 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小于 0.20%;重要部位的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9.4.5 对于房屋高度不大于 10m 且不超过 3 层的墙,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 120mm,其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 应小于 0.15%。 9.4.6 墙中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2la。 2 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 500mm。 3 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 10d,d 为钢筋直径。 4 端部有翼墙或转角的墙,内墙两侧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 15d。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5 带边框的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9.4.7 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150mm的箍筋,箍筋直径宜与跨内箍筋直径相同。同时,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钢筋除应满足洞口连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外,尚不应少于 2 根直径不小于 12mm 的钢筋。对于计算分析中可忽略的洞口,洞边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截面面积的一半。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9.4.8 剪力墙墙肢两端应配置竖向受力钢筋,并与墙内的竖向分布钢筋共同用于墙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每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 4 根直径为 12mm 或 2 根直径为 16mm 的钢筋,并宜沿该竖向钢筋方向配置直径不小于 6mm、间距为 250mm 的箍筋或拉筋。
|
|